中国电子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协会 China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

留言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行业动态

NB-IoT 式微:运营商技术转向 LTE、5G 与卫星通信的底层逻辑

发表时间:2025-05-20 09:57:46    来源:本站    

   NB-IoT(窄带物联网)曾凭借低成本、低功耗、广覆盖的特性,被视为物联网领域的标志性技术。然而,近年来其市场热度显著降温,出货量连续两年负增长,全球主流运营商加速向 LTE、5G 及卫星连接技术迁移。这一现象背后,折射出物联网技术迭代的深层逻辑。本文将从技术瓶颈、商业生态、竞争格局等维度,剖析 NB-IoT 发展遇阻的核心原因,及运营商技术选择的底层逻辑。

NB-IoT的衰落:运营商为何转向LTE、5G和卫星连接

一、NB-IoT 发展受阻的多维成因

(一)技术特性的内在局限

  • 传输能力瓶颈:NB-IoT 的带宽和速率显著低于 LTE-M,仅能支持最高 200kbps 的峰值速率,无法承载语音通话、视频传输等大流量应用。

  • 实时性短板:其通信延迟普遍在秒级,远高于 4G/5G 的毫秒级响应,难以满足智能电网远程控制、智能交通实时调度等实时性场景需求。

  • 移动性缺陷:技术设计更适合静止或低速移动设备(如低于 10km/h 的表计设备),在车载终端、物流追踪等动态场景中易出现连接中断。

  • 全球化壁垒:全球仅 30% 的国家部署 NB-IoT 网络,且漫游协议标准化程度低,制约跨国企业的规模化应用。

(二)商业落地的成本困境

  • 基建改造成本高:需在现有 LTE 网络基础上新增或改造基站,单站升级成本约 2-5 万美元。日本 NTT DoCoMo 曾因单用户成本超 150 美元,被迫终止服务。

  • 盈利模式单一:以智能表计为例,单设备年流量仅数 KB,运营商年收益不足 1 美元,难以覆盖长期运维成本。

(三)替代技术的竞争挤压

技术类型

速率(Mbps)

移动性支持

典型应用场景

连接成本(美元)

NB-IoT

0.2

低速

水表、燃气表

5-8

LTE-M

1

高速

可穿戴设备、智能宠物

8-12

LoRa

0.1

静止

农业传感器、智能家居

3-5

Cat.1

10

全移动

智能音箱、POS 终端

6-9



  • LTE-M 的功能替代:支持语音通话和 1Mbps 速率,适合对移动性和交互性要求更高的场景,AT&T、Verizon 等已全面转向 LTE-M。

  • LoRa 的非授权频段优势:在欧美非蜂窝物联网市场,LoRa 凭借免授权频谱和更低模组成本(低于 5 美元),连接数已超 NB-IoT 20%。

  • Cat.1 的性价比突破:随着芯片规模化量产,Cat.1 模组价格降至与 NB-IoT 相当,但支持 10Mbps 速率和全移动场景,抢占智能穿戴、车载 OBD 等市场。

(四)应用场景的拓展乏力

  • 传统市场饱和:全球智能水表、燃气表渗透率超 60%,年新增需求增速从 2018 年的 25% 降至 2023 年的 5%。

  • 新兴场景受限:在智慧农业(需移动中继)、智慧消防(需实时报警)等领域,因技术局限性被 LoRa 或 Cat.1 替代率超 40%。

二、运营商技术转向的底层逻辑

(一)LTE/5G 的性能优势

  • 工业级能力升级:5G 的 URLLC(超可靠低延迟通信)特性,支持 1ms 延迟和 99.999% 可靠性,满足工业机器人远程控制、自动驾驶车辆编队等场景。

  • 网络协同效应:LTE/5G 与现有运营商核心网兼容,可复用 70% 的基站基础设施,降低新建成本。中国移动数据显示,5G 物联网连接成本较 NB-IoT 高 30%,但单用户 ARPU 提升 5 倍。

(二)卫星通信的战略价值

  • 全域覆盖能力:Starlink、OneWeb 等低轨卫星星座,可覆盖 99% 的地球表面,解决海洋、山区等 “网络盲区” 的设备连接问题。

  • 应急通信刚需:在地震、台风等灾害场景中,卫星通信成为唯一可靠的通信手段,政府和行业客户付费意愿强烈。

三、NB-IoT 的存续空间与演进路径

(一)存量市场的持续价值

   在对速率、移动性要求极低的场景中,NB-IoT 仍具不可替代性:

  • 公用事业表计:中国仍有超 4 亿只传统水表待改造,NB-IoT 凭借 5-10 年的电池寿命,占据 60% 市场份额。

  • 环境监测终端:森林防火、地质灾害预警等静态传感器网络,NB-IoT 的部署成本较 LoRa 低 20%。

(二)与 5G 的融合演进

   3GPP 已启动 NB-IoT 与 5G 的融合研究,核心方向包括:

  • 频谱共享:在 5G 空闲频段复用 NB-IoT 信号,降低运营商频段占用成本。

  • 边缘计算协同:通过 5G MEC(多接入边缘计算)提升 NB-IoT 设备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,拓展至智能井盖、智慧灯杆等场景。

四、结论:技术迭代中的生态重构

   NB-IoT 的市场收缩,本质是物联网从 “单一连接需求” 向 “多元化性能要求” 演进的必然结果。运营商的技术选择,始终围绕 “成本 - 收益 - 场景适配性” 三角模型展开。尽管 NB-IoT 在特定领域仍将存续,但物联网的未来竞争,将更多聚焦于 5G + 卫星 + AI 的融合能力 —— 这不仅是技术的升级,更是从 “连接提供商” 向 “智能服务生态构建者” 的角色转型。对于企业而言,需跳出单一技术依赖,基于场景需求构建 “混合连接” 策略,方能在快速变化的物联网赛道中保持竞争力。



   声明: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,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


文章分类:行业动态

下一篇:没有了!

上一篇:5G 东风劲吹,哪些行业将率先乘势腾飞?

Copyright © 2018-2020 中国电子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